亚博足彩

图片
长者专区
开启无障碍
长者专区> 政策文件> 正文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15 08:24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

《渭南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渭南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申报工作的通知》(体经字〔2020〕16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体育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体经字〔2021〕1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现结合渭南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追赶超越“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找准问题短板,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努力为实现渭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体育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体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积极融合新发展格局,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体育发展质量和水平。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解制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强化有利于提高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体育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真抓实干。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打破僵化思维,摆脱路径依赖,树立“实干”导向,锤炼“真抓”作风,提升“会抓”本领,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试点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立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居西部地区领先地位。体育供给更加丰富,居民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体育设施日益完善。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有效解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3平方米,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占比提升。

——品牌赛事更加完备。构建以国际化、高水平体育赛事为主的“丝绸之路”品牌赛事;以全国性、高水平体育赛事为主的“沿黄公路”品牌赛事;以省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主的“渭河全民健身长廊”品牌赛事;以市级、县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主的“一县一品”特色赛事,形成完备的品牌赛事体系。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推出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性强的市级龙头企业和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推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优势、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体育服务综合体。

——产业规模大幅增加。体育产业环境明显优化、政策法规体系愈加完善,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00亿元,占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10%以上,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2%以上,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

——经济带动成效显著。人均体育消费达到1200元,体育产业在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体育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的1%。

——业态培育逐渐成熟。山地户外运动、自行车、马拉松、航空运动等重点运动项目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体育+农业”“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康养”等融合型新业态发展逐渐成熟,产业融合度明显提升。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产业基础,筑牢消费根基。

1.打造体育精品赛事。积极承办国家A类体育赛事,引进符合城市发展定位,独具渭南地域特色,具有较高娱乐性、观赏性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体育赛事,争取在引进高级别单项体育赛事上实现突破。着力打造“丝绸之路”渭南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自行车赛、马拉松赛,“一带一路”华山中国自然岩壁攀登公开赛等一批内涵丰富、前景良好、可持续运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精品赛事。2021—2022年,每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00场次以上,每年举办国际国内精品赛事5场次以上。到2022年,培育自主品牌赛事2—3个。(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外事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华山景区管委会)

2.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定期举办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持续开展“8.8”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美丽乡村”农耕健身大赛、迎新年越野赛、“千村百镇”农民篮球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推广工间操、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跳绳、自行车、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传统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培育冰雪、赛车、航空、击剑、电竞等具有消费引领的时尚运动项目。2021年,以承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迎全运赛事活动,持续提升群众参与体育、融入体育的热情。到2022年,“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全民健身格局基本形成,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品牌效应初步显现。(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渭南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3.破解场地设施供需矛盾。加快制定渭南市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若干措施。紧密围绕《渭南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渭南市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市三年(2021—2023年)行动方案》,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3平方米。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群众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统筹考虑增加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2021—2022年,年均规划建设社会足球场地不少于30块,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道均不少于200公里;年均新建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不少于10个;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100%;完成行政村体育惠民工程维修、更新改造工程626个。到2022年,全市“四个一”(即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室外运动场地、一个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站)工程建设覆盖率达到70%。(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城管执法局,各县市区政府,渭南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及其他相关部门)

(二)加强平台建设,壮大市场主体。

4.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支持渭南市体育中心、各县市区体育中心利用专业场馆资源优势建设体育产业功能承载区,打造业态融合互动、功能复合多元、运行高效集约的城市体育场(馆)导向性体育服务综合体。持续打造临渭区集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赛事、养老、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南塬城市近郊运动休闲综合体。完善提升西北足球草坪培育基地建设。2021年,建成临渭区信达广场体育服务综合体,扩建西北足球草坪培育基地100亩,完成华山徒步登山步道总体规划。到2022年,把华山、少华山等山地户外运动旅游景区打造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景区),把大荔县沙苑运动休闲小镇打造为独具体育文化内涵、彰显黄河乡土文化的体育特色小镇,把卤阳湖打造为西部航空旅游休闲产业基地;培育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或示范单位、项目2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

5.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编制《渭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建立群众体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市县两级“4+X”体育组织模式(即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及若干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体育社会组织符合直接登记条件的,可向民政部门依法办理登记。重点扶持一批运行良好、积极作为的基层体育组织。到2022年,全市体育社会组织达到27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渭南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三)实施“体育+”工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6.深度推进体教融合。建立渭南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以体育后备人才“5311”工程为抓手,在全市分期分批建设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021年,建设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44所。到2022年,建设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35所。(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渭南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7.推广实施体医融合。依托渭南市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建设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中医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渭南市骨科医院等体医融合试点单位,设立健身门诊,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继续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体育健康行“五进”等系列活动。2021—2022年,每年建设体医融合试点单位2家,每年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体育健康行“五进”等系列活动5次以上。(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渭南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8.大力实施体旅融合。探索将体育旅游纳入旅游度假区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实施体育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条、体育旅游精品景区1—2个。2021年,形成以华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华山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景区;形成以卤阳湖为核心的卤阳湖航空运动体育旅游线路、精品景区。2022年,依托大荔县沙地资源,以体育元素为主体,以旅游方式为互动,建设大荔国际沙苑体育旅游示范区。(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华阴市、大荔县人民政府,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

(四)强化政策措施支持力度。

9.壮大体育产业人才队伍。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校建设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开设体育产业相关专业学科,重点培养竞赛管理、场馆运营、品牌营销等专业人才。把培育体育人才列入全市人才计划,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制度。在空编范围内,加大体育产业方面博士、硕士研究生,一流体育院校毕业生、急需紧缺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渭南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10.落实体育产业税费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提供体育服务的体育类非营利组织,经认定后符合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政策的,可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对体育事业进行公益性捐赠,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价格可按照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责任单位:市税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体育局)

1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动银行和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功能,重点解决体育类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鼓励保险企业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开发场地设施责任险、运动员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体育运动类保险。开展体育消费惠民活动,发放体育消费券,创新丰富多样的“体育+金融”健身消费产品,刺激体育消费。(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渭南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政府,渭南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12.做好体育统计评估。不断完善体育事业、体育场地、体育产业、体育消费统计制度,健全与统计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健全体育消费数据的收集、检测、分析机制,加强对体育消费人次、消费支出、体育消费规模以及带动经济增长情况等数据的统计,完成体育消费居民调查问卷不低于3000份的样本量。到2022年,及时、全面、准确的体育产业数据定期发布机制基本形成。(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统计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渭南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市县联动、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成立渭南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领导小组(见附件1),负责指导全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议,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全市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突出矛盾,协调推进重大体育设施项目建设。

(二)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优化办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释放发展潜能。加强行政执法检查,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完善体育产业决策咨询和专题研究,建立体育产业智库。建立赛事安全保障制度,完善赛事举办指导服务制度,制定体育赛事活动办赛指南、参赛指引,明确举办基本条件、标准、规则和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加强体育赛事公共安全服务保障,鼓励专业安保公司参与体育赛事的安保服务工作。

(三)强化市场监督。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法规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管主体及其管理职能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产业规范发展。加强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对在各类体育经营活动中有严重不良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惩戒措施,努力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体育产业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