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

图片
长者专区
开启无障碍
长者专区> 政策文件> 正文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渭南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7-28 16:39

各县、市、 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华山景区管委会,庄里试验区:

现将《渭南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渭南市人民政府

2023年7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渭南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22〕16 号),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持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基础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促进标准引领质量强市建设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我市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目标,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提升标准质量效益,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标准化发展路径,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渭南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 2025年,标准化创新发展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治理效能进一步增强,科学规范的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标准化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力争成为全省标准化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1.标准化全域融合协调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化全面发展,围绕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融合领域制定一批高质量的引领性标准,围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制定一批保障支撑性标准,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进一步融合。全市各领域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0项以上,制定发布地方标准280项以上,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供给水平明显提升。

2.标准化创新能力日益凸显。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促互融,科技成果标准转化率显著提高,标准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活力充分释放,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培优发展团体标准17项以上,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30项以上,标准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局面基本形成。

3.标准化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地方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更加完善,标准化目标考核机制、奖励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化法规政策体系覆盖全面,地方标准、标准化试点示范等管理更加高效,标准数字化探索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创建各类试点示范项目 90个以上,标准有效性和贡献率充分显现。

4.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积极引进国家级、省级标准化专业服务机构,鼓励辖区高校培育各级各类标准化人才,初步构建标准化复合型人才梯度培养机制模式,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大幅提升,讲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浓厚氛围基本形成。

到2035年,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覆盖全面、科学适用、结构合理的地方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标准化在持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中的战略引领作用全面提升。

二、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紧密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围绕我市重点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发展实际,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夯实标准化基础建设,开展标准化专项行动,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研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认真落实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依法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支持企业建立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标准验证点等新型标准研发平台。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充分利用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标准转化。支持企业将优势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推动制定一批含有必要专利的标准。探索实践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品牌化发展路径,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打造一批“做得实、拿得出、叫得响”的强势质量品牌。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专栏1 科技成果标准转化工程

1.推进科技成果标准转化评价。分析我市重大科技成果标准转化情况,形成科技成果标准转化清单。

2.开展科技成果标准转化试点。以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为重点,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路径模式,助推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3.打造科技成果标准转化平台。推动标准研制工作融入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缩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标准研制周期。

(三)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建立科技项目与标准化联动机制,将标准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产出和项目申报的重要内容,将基础通用、产业共性、新兴产业和融合技术等领域标准研制以及标准核心技术指标研究作为科技支持重要内容。瞄准全市重大战略需求,结合白水苹果、大荔冬枣、临渭葡萄、蒲城酥梨、合阳红提、富平奶山羊、金堆钼业等特色产业,以及印刷机械、家政服务、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支持相关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标准研制、贯彻实施与技术推广,建立产品质量、基础技术、工艺流程、检验方法、管理规范等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大质量”和“优品牌”形象。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助力产业标准化水平提升,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四)加强先进制造业标准支撑。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标准实施应用,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与评价。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抓好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快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标准创新和产业化推广示范。支持企业参与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标准研究。推进制造业标准化试点示范,提高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专栏2 制造业标准领跑工程

1.开展制造业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3个以上企业标准“领跑者”;在人民群众消费升级亟需领域,培育7个以上企业标准“领跑者”。

2.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行动。围绕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数据融合、能力打造、产业服务和效果评价,分批次推动2项以上标准制定,力争培育1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

(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引领。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标准链,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工程,推进重点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生产制造、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医疗卫生、数字金融等领域智慧化转型标准体系,促进数字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相关标准研制,进一步健全依据标准实施科学有效监管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人行渭南市中心支行)

专栏3 新兴产业标准促进工程

1.探索“三链融合”发展模式。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标准链,充分发挥标准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提升我市产业链创新链标准化水平。

2.推动科技、专利、标准一体化发展。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金属新材料、氢能源、节能环保、基础网络安全、数字治理等领域,加强科技、专利、标准一体化研究,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同发展。

(六) 加强传统产业标准提质升级。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专项行动,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模式相关标准推广应用。开展常态化企业标准对标达标专项提升行动,推动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化工、冶金钢铁、建筑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专栏4 传统产业对标达标工程

1.广泛开展对标达标活动。积极动员企业参与对标达标活动,推动形成以“产业集群为主、单一企业为辅”的对标达标提升氛围。

2.创新对标达标模式。推动对标达标工作从技术、产品、服务标准对标向产业链、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对标延展,全方面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七)加强服务业领域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加强金融、物流、供应链、会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标准研制,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加快文化旅游、家政服务、商贸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标准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性升级。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打造一批服务业特色示范标杆。(责任单位: 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人行渭南市中心支行)

(八) 加强产业融合重点领域标准供给。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标准化研究,推动跨越融合、模式创新。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 区块链、5G、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新技术在各领域的融合集成创新应用,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标准实施、应用与推广,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完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助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九) 加快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围绕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以农村垃圾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厕所建设改造及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系统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标准体系,大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做好农村环境监测和污水治理工作。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妥善处理快递包装污染问题,促使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等取得显著成效。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推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

(十)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执行。围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贯彻实施森林植被保护和恢复、水环境和水资源以及水生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等标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执行坡耕地综合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河湖治理等标准。 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相关标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十一)加快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标准化。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评估、监测等标准建设,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标准实施应用,推动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等标准化。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标准,积极实施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地热能在相关领域的标准应用。按照以水定城、 以水定地、 以水定人、 以水定产思路,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相关标准,推进节水型城市和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以“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为牵引,推动完善“标准地”制度。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围绕资源循环产业园建设,开展循环经济绿色标准化试点示范。(责任单位: 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十二)加快绿色生活标准推广普及。强化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绿色产品标准应用推广,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加快绿色采购、垃圾分类、制止餐饮浪费、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绿色生活标准推广应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探索研制绿色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合理规定消耗定额和垃圾排放指标。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专栏5 绿色转型标准支撑工程

1.公共机构绿色转型标准支撑。落实公共机构碳排放量统计、绿色化改造、能耗定额限额等标准,探索编制绿色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助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

2.绿色生活方式转型标准引领。加强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评价等标准实施应用,加快绿色社区建设技术规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等标准实施,引领绿色生活转型。

五、加快城乡建设标准化进程,创造高品质美好新生活

(十三)加速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作物、畜禽良种、水产种业技术标准研制,实施粮食、生猪等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等加强标准研制,构建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完善乡村建设行动标准技术支撑,培育农业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推进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等标准化试点项目。统筹山区、平原等地区差异,根据传统村落保护、田园观光休闲、现代农业发展、民俗文化体验等不同类型,持续推进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责任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

专栏6 农业提质增效标准助力工程

1.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完善种子种苗、生产、储藏、包装、运输、检验检测、绿色有机认证、品牌建设、农业保险等标准体系,助力优质品种栽培、先进技术推广、优秀农业品牌培育。

2.加强农业标准供给。推动5项以上农业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助力设施农业扩产能、保供给、提效益。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标准5项以上,促进渭南农产品优质优价。

3.开展农业全链条标准化试点。围绕“3+X”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建设省级苹果、奶山羊、冬枣、葡萄、酥梨产业全链条标准化试点项目。

(十四)加速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设施建设标准,推进城市风貌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标准化工作。贯彻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相关标准。完善绿色建筑、绿色建造等相关标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市政设施运行中的技术、管理与应用标准。研究城市体检评估标准,促进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完善支撑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城乡要素交换相关标准。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

专栏7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推进工程

1.贯彻城市体检标准。贯彻涵盖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和群众满意等内容的城市体检标准,支撑城市体检评估。

2.加强新型城镇化配套标准落实。推进标准落地,促进新型城镇化规范有序发展。

3.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鼓励申报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开展省级新型城镇化标准试点建设,积极向全市推广复制。

(十五)加速城市标准化建设。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服务全方面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探索以城市为载体的全面标准化。积极开展公共资源配置标准研究,探索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工作,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等标准化工作,促进城市资源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

六、推进民生领域标准化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十六)加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建立与我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相配套的公共教育、社会保险、公共文化体育、劳动就业创业等重点领域支撑标准体系,强化标准信息公开与实施推广,积极申报、培育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责任单位: 市政府办(市金融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

(十七)加力民生改善标准化建设。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完善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标准。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功能布局、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流程、管理规范等标准,加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标准化,探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标准化,推进养老机构提质达标和星级评定。结合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消费保障、公园建设、景区管理、房车营地、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休闲街区以及线上旅游组织经营等标准化水平。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评价、就业指导服务等标准研制。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

(十八)加力标准引领文化强市建设。研究渭华起义、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研学旅游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宣传教育相关标准,加强阵地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遗址遗迹保护、文物古籍保护修复、地理标志建设推广等标准研究与应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体系。研究华阴老腔、华州皮影、富平老庙老鼓等文化品牌标准,完善旅游演艺、夜间综合体等标准,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标准化水平。提升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广告会展、数字文旅等标准化水平,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标准,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

(十九)加力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推进行政管理标准化建设,融合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综合执法、政务公开、财政支出、智慧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标准化,促进政府治理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治理标准化创新实践。推进制定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加强金融、政务、公用事业等相关征信信息跨领域、跨地域依法共享等有关标准研制,支撑信用渭南建设。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政府办(市金融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人行渭南市中心支行〕

(二十)加力公共安全标准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相关标准。执行水旱灾害防御、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抗震防灾、气象防灾减灾、消防救援等标准体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相关标准,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开展社会治安、应急管理、 交通安全、执法司法、 网络空间安全、地方金融监管等标准研制。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金融办)、 市公安局、 市司法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 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 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 市气象局、 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

七、加强标准化交流合作,推动标准共建共享

(二十一) 深化国际标准化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主要贸易伙伴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支持优秀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进重点国际标准培育工程,推动我市优势、特色技术及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促进区域性、国际性标准化交流活动。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二十二)深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建设。推进标准走出去、引进来协同发展,加强重点区域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比对分析,鼓励应用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提升相关标准的质量水平。加快标准研制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协同,促进质量标准、认可认证、检验检测相互衔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人行渭南市中心支行)

八、深化标准化创新改革,提高综合治理效能

(二十三)优化标准化推进机制。鼓励有关部门创建标准融资增信机制,将标准化作为融资活动重要参考。落实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强化企业的标准化主体责任。优化地方标准制定程序,提高地方标准质量水平。推动落实重要标准发布及实施效果评估制度。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金融办)、市市场监管局、人行渭南市中心支行〕

(二十四)优化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推进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开展团体标准应用示范。支持领军企业联合科研机构、中小企业等建立标准合作机制,鼓励联合创制国际标准。发挥技术领先企业作用,探索标准与创新协同发展路径,打造标准创新型企业。(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专栏8 团体标准培优计划

1.开展陕西省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遴选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应用效果好、社会影响力大的团体标准,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树立团体标准标杆。

2.加强团体标准转化。支持先进团体标准积极向行业标准转化,鼓励基于先进适用团体标准提出国家、行业、地方标准项目。

3.培育优秀团体标准化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规范社会团体标准化行为。

(二十五)优化市级地方标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 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以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需求,积极制定市级地方标准,带动特色产业、优势产品和社会事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健全覆盖地方标准制定实施全过程的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开展地方标准质量和地方标准实施第三方评估,加强地方标准复审。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十六)优化标准推广应用实施与监督。推进以标准为依据开展市场准入、行业管理和质量监管,实现标准研制、实施信息反馈闭环管理。加大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和推荐性标准推广应用力度,强化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畅通标准实施举报、投诉渠道,推动形成政府、行业、社会共同监督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九、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十七)建强标准化技术支撑。逐步建立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领军企业为支撑的标准化技术能力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落户渭南,支持国家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富平)标准化建设,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工作。

(二十八)建优标准化服务机制。落实促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标准化相关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标准化服务业市场主体,探索建立标准化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和管理机制。鼓励标准化服务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标准化解决方案。

(二十九)建好标准化人才队伍。壮大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推动筹建渭南市标准化研究机构。构建多层次从业人员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标准化专家库。开展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培训,造就一支熟练掌握标准化专业知识和国际规则、精通专业技术的职业化高端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标准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专栏9 高端标准化人才储备工程

1.标准化应用人才培育。鼓励市内高等院校、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等,加强技术领域人员标准化培训,培养一批既拥有专业领域技术、又了解标准化政策和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2.国际标准化领军人才培育。鼓励各行业、各单位实质性参与国际、区域标准化工作,培育一批熟悉国际标准化规则,具有对接国际标准能力的领军人才。

(三十)营造标准化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等,宣传标准化作用,普及标准化理念、知识和方法,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充分发挥标准化社会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标准化宣传,讲好标准化故事,塑造各领域标准化工作典型和标杆。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标准化效益研究,建立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提高社会大众对标准化作用的认知。大力培育发展标准化文化,提升规则规矩意识。

十、保障有力到位,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十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县两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现实需求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和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重大事项。市级各部门要明确标准化管理的责任科室和人员,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三十二) 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标准化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标准研制实施、标准化试点示范等项目。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预算,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加大标准化工作投入,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标准化经费保障和投入机制。

(三十三)强化配套政策。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通过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支持标准化工作。修订完善渭南市标准化工作奖励办法,对实施效益显著、标准化工作成绩突出的项目给予表彰奖励。

(三十四) 强化考核评估。推动标准化工作考核纳入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本方案执行情况的分析和定期效果评估、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政协办公室,渭南军分区。

市监委,市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新闻单位。

部省驻渭各单位。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2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