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二曼
“刚刚办理了个人参保信息变更业务,过去可能需要半天时间,现在提交后几分钟就办好了,速度快了,办事体验感更好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中心社保经办人员王思卓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我市养老保险经办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紧跟全省经办服务改革步伐,着力让“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到实处,于9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业务通审。此项改革为全市经办服务带来了哪些崭新变化,效果又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打破属地壁垒提高经办效能
10月18日,记者来到市养老保险经办大厅窗口,看到当天来办理业务的群众不少,但秩序井然。
“现在办事人再多,一般业务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大厅窗口负责人徐宏文说,实行业务通审以后,前台窗口线下受理,通过信息平台操作办理并上传相关资料,随后,信息平台将业务随机派送至通审一审团队中某一不确定审核人进行一级审核,一审人员按照通审标准审核通过后,系统再依据业务审核等级,将业务推送至二级、三级审核团队进行审核。
“业务通审完全打破了属地壁垒,整合了经办骨干力量,有效解决了人员与业务畸轻畸重的突出矛盾。”徐宏文深有感触,市本级窗口业务量比较大,但以前机构一审、二审均为一名工作人员,最多的时候一人要面对上百单业务,审核速度自然就慢了。现在由通审团队实时在线接单,业务随签随审,经办效能一下子就提高了。
渭南高新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的张艳丽目前是通审团队成员,身处经办一线已有30年,她认为,业务通审改革为养老经办服务带来了全新的景象,有效发挥了全市系统经办人力资源作用,避免了跨机构审核带来的反馈滞后,从源头上解决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通过即时和限时办结的有力举措,让企业和群众更省心、更舒心、更放心。另一方面,加强通审团队成员调配,有效缓解和化解了业务量大的经办机构人员压力。
统一审核标准 实现无差别受理
“以前办理业务,只要逻辑上资料能印证就可以了,感觉比较模糊。现在有了统一标准,只要资料齐全就能很快办好,谁来办都是一个标准。”王思卓表示,“合规化”为办理业务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更关键的是,彻底消除了经办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统一的经办标准是实行业务通审的根本,是通审人员审核的准绳,更是受理人员经办的规范。为此,市养老保险经办处先后拟定了《渭南市企业职工养老业务通审工作实施方案》和《渭南市企业职工养老业务通审经办服务标准》,重构了审核体系,统一了经办及审核标准,理顺了审核流程,明确了职能和责任划分,确保经办和审核全市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流程。
“我们以让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对全市业务通审标准进行了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资料和流程,实现养老保险经办业务全市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让业务审核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市养老保险经办处业务审核科科长冯争焕说。
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让办事的企业群众真实体验到了速度与温度。渭化集团社保经办人方青圆觉得现在办事变轻松了,“办理资料和流程,网上公布得明明白白,办理到哪一步也能看到,即使有问题的办不了,也会给出明确的答复和建议。”
单线审变“盲审” 筑牢安全防线
“全市域业务通审”以受理与审核分离为原则,破除了固定的单线审核流程,转变为随机多线互通式审核,业务预期通道变多了,经办服务不会拥堵了,但对企图“人情办”的某些不合规业务,会“堵路”的监督人却变多了。
“以前审核都是本机构的人,大家都相互认识,敷衍塞责、签而不审、随意通过、人情审核这些都可能出现,现在都是‘盲审’,系统随机派送,做到了受理不审核、审核不见面。”渭南高新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副主任申双林说,通过风险业务随机交叉审核、内部重点监督,减少了主观干预,实现了客观透明,防范化解了经办风险,筑牢了基金安全防线。
“‘盲审’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责任比较清晰,后台通审成员在审核中都要履行审核责任,这样也倒逼前台经办质量不断提高。”申双林现在也是通审团队的成员,“以前高新区的业务量相对较少且单一,现在审核中经常会有一些难点业务、复杂业务以及不常见业务,除了自己多学习,大家也经常作经验交流,促进经办能力不断提高。”
市养老保险经办处在改革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聚焦企业和群众所需,加快实现全市通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截至10月底,13个经办机构累计通审业务1万余笔,经办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服务无止境,唯有日日新。下一步,渭南市养老保险经办处将持续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更多创新措施,让群众更好地体验经办改革带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用实际行动使社保色更蓝,让夕阳红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