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

图片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公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正文

关于制定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说明

关于制定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说明
发布时间:2009-03-27           浏览量:955 次
 
 

曹 莉 莉

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制定《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讨论稿)》(以下简称《纲要》)作几点说明。

    一、关于《纲要》形成的过程

    顺应时代要求,制定好符合渭南实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全面完成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市三届一次人代会提出的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渭南的目标,实现我市在西北东部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市政府对《纲要》的编制高度重视。按照中省要求,市政府于2004年9月印发了《渭南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今年1月25日召开的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对《纲要》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为了起草好《纲要》,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牵头,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等部门参加的起草小组。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先后多次听取起草小组的汇报,研究讨论《纲要》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框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后,市委召开了常委会,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听取市政府党组关于《纲要》起草情况的汇报,并就《纲要》(讨论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纲要》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指明了方向。

    《纲要》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去年9月,市政府确定了25个重点调研课题,启动了《纲要》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同时,安排了由职能部门牵头的10个专项规划,为《纲要》的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今年7月,市委就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投资环境优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12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组成由市级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参与的调研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召开调研汇报会,进行交流和研讨,进一步丰富了调研成果的内容,统一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为起草好《纲要》提供了有力支撑。

    《纲要》的起草充分发扬了民主。起草小组成立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大量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吸收调研成果,全面展开综合分析和研究工作。基本思路形成后,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在电子网络、新闻媒体发布公告等形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纲要》(初稿)形成后,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企业家代表、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通过后,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起草组逐一认真研究,尽可能地予以吸纳。历时一年多的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十易其稿,形成了今天提交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的《纲要》讨论稿。可以说,《纲要》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这不仅提高了《纲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且为《纲要》的实施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提交全委会讨论的《纲要》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面临的形势,第二部分为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第三部分为主要任务,第四部分为主要措施。全文约14800字。

    二、关于《纲要》起草的原则

    这次编制的《纲要》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我市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纲要》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了以下五条原则:

   一是坚持了科学发展的原则。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纲要》在起草过程中,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把落实科学发展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为此,《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解决我市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此,《纲要》又提出,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要坚持的“四个必须”,即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必须提高发展质量,必须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实现和谐发展。

   二是坚持了立足实际的原则。市委、市政府要求《纲要》的起草必须符合渭南实际。《纲要》是在中省精神指导下,通过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准确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科学分析预测今后五年发展趋势基础上形成的。《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重大措施紧贴渭南实际,具有鲜明的渭南特色。

    三是坚持了衔接一致的原则。《纲要》起草过程中,在充分贯彻中省《建议》精神的基础上,坚持既定的一系列符合渭南实际的发展思路和重大措施,紧紧围绕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结合“十一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既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突出“十一五”时期的阶段性。可以说,《纲要》的内容符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与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是衔接一致的。

    四是坚持了规划特点的原则。“规划”代替“计划”,从词面上看虽是一字之差,但在词意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要通过计划来调节经济运行;市场经济时期,政府主要通过规划来引导经济发展。为此,在《纲要》起草中,注重了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前瞻性,突出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体现了政府的有限性和责任性。

   五是坚持了朴实简明的原则。《纲要》力求内容充实,重点突出。在数字使用上力求准确,在文字表述上尽可能平实。不标新立异,不随意提口号,做到简明扼要。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为“十一五”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新世纪的头五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快 “一线两带”建设的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就。《纲要》用“六个新”总结概括了全市“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取得的成绩。一是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根据统计部门初步预测,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到278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5%,有望比“九五”加快1.5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果、菜、畜、林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我市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最大的果品冷藏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机械、食品和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旅游业和劳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可完成39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两倍。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城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先后建成。三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国有企业、农村税费、政府机构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民有经济发展迅速,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贸出口增幅居全省第一。“十五”时期全市实际利用外来资金91.4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3倍;2005年预计出口创汇3亿美元,是“九五”末的8倍。四是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组建了渭南历史上第一所本科院校和市属高校。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取得明显成效。五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6%和4.8%。全面落实减免农业税的各项政策,全市农民人均累计减负125元。六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可以说,“十五”是建国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是《纲要》制定的前提。《纲要》认真分析了我市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从全球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移加快,有利于我市在更大空间和更宽领域寻求合作与发展。从国内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我省关中“一线两带”建设力度的加大,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许多现实机遇。从我市看,资源相对富集,劳动力成本较低,产业基础较好。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的符合渭南实际的发展思路,全市上下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与此同时,《纲要》也深刻分析了我市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国内区域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对我市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和竞争压力。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农业基础仍较薄弱,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较大;城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渭南中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较弱;工业竞争力不强,大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各级财政矛盾突出,建设资金短缺;投资环境不尽人意;安全生产任务重,移民防汛问题突出,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大。为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克服各种困难和应对风险的充分准备。

    四、关于《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力争赶超的关键时期。《纲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 “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加快发展、和谐稳定两大主题,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既定工作格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渭南。

    需要说明的是,《纲要》指导思想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个鲜明特点,突出了加快发展、和谐稳定两大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和既定工作格局,统筹“四项建设”,实施“四大战略”、力争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是近年来我们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基本思路,具有鲜明的渭南特色。

    《纲要》根据中央和省委《建议》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市现实基础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对我市“十一五”发展目标作了设定。我这里着重就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作以说明。《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2%左右。这是根据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所提出的。前两步目标是:2007年GDP达到300亿元,力争达到320亿元;2013年GDP达到600亿元,力争达到650亿元。要确保前两步目标的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必须达到12%左右。这个速度是我市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十五”计划的头四年GDP的增长速度分别是7%、8.2%、9.1%和11.2%, 2005年预计在11%以上,呈逐年加快的势头。主要是经过近多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规模和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时期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较“九五”提高了8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只要我们扭住项目建设不松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工业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16%以上,一产、二产实现平稳增长,GDP年均增长12%的速度也是有可能的,通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发展速度,我们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全市生产总值今年预期达到278亿元,人均5070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7%。按年均递增12%计算,到2010年GDP将达到500亿元,人均9000元左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0%。这就是说,我们只有高于全省的平均增长速度,才能使人均GDP的差距不再拉大。根据我们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要确定12%以上更高的发展速度是不现实的。

   《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较“十五”提高1个百分点。即在2005年预期达到8.9亿元的基础上,到2010年净增5.6亿元。财源匮乏、财政困难一直是困扰我市的一大难题,多年来财政收入一直徘徊不前。近年经过狠抓财源建设,加之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财政状况有所好转。特别是今年地方财政收入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财政增收的基础并不稳固,并且有许多不可预见因素。综合分析过去和未来的发展,确定10%的增长速度是符合我市实际的。

   《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6%,主要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五、关于《纲要》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纲要》提出了“七个加快”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低是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十一五”期间必须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我们要按照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大三产的思路,重点发展果菜、畜牧、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医药、食品、旅游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力争2010年十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0%以上。

    我市的果菜、畜牧、旅游产业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十一五”时期,要实现量到质的飞跃,关键是要把果业、畜牧、旅游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使特色优势更加突出,提升在全省的产业地位,提高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我市能源、化工、冶金工业起步较早,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受规模、工艺、设备、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从全省“十一五”规划和产业布局看,能源、化工、冶金工业符合产业政策。“十一五”时期关键是要扩大规模,提升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保持其对全市工业经济的骨干支撑作用。

    我市食品、医药、机械、建材工业虽然起步早,但在全市乃至全省份额很小,比较优势不突出。从市场发展趋势和产业发育程度看,随着“十一五”期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市食品、医药、机械、建材工业具有依托丰富的资源快速做大规模的基础和市场空间,应作为新兴产业给予大力扶持。

   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市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初级向中期迈进阶段,而全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发达省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我们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和希望也在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我市“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点是要大力发展渭南高新区,加快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加速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争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50%左右。

    加快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不仅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也是被我们的实践所证实的实现工业快发展的基本途径。2003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加快高新区发展的决定以来,高新区通过优化环境、体制创新,引进了一批企业,六大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工业经济增长保持在35%以上。渭北产业园迅速崛起,韩城工业园快速壮大,澄城工业园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为此,《纲要》提出,要继续举全市之力加快高新区、特色工业园区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带动、辐射、示范作用。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西北重要的煤炭、电力、化工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陕西重要的冶金建材基地和现代医药基地,逐步改变工业弱市的现状。

    三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尤其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市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方针,《纲要》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倡导文明新风尚。

    四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重大举措。尤其是从我们渭南来讲,加快推进城镇化,对于发展壮大工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进而实现现代化,均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我市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5.3和1.3个百分点。把加强渭南中心城市建设作为重点,符合我市的实际,也符合省委《建议》提出的“以西安为中心、建设西部都市圈,发展关中城市群”的要求。《纲要》提出,渭南中心城市建设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争创卫生城市为重点,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不断增强其作为区域中心的产业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和综合竞争能力。《纲要》从实际出发,不求大而全,而是突出产业型和特色化,提出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重点是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增强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从而构建以渭南市区为中心,以各县城(市)为纽带,以中心镇为基础的产业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

    五是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没有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会失去支撑。2005年,我市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4.5%,比全省低2.6个百分点;“十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40%左右,低于关中平均水平,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服务业发展落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服务业有很大发展潜力。“十一五”时期,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是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市旅游资源品位高、存量大,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优势。《纲要》把做大做强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来抓。重点是加大自然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实施好一批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沿黄旅游二级公路,不断延伸旅游支线道路,尽快形成关中东部旅游环线。加大旅游产品的策划、宣传和促销力度,加快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发展规范旅游服务企业,构建旅游经营、服务、管理网络体系。力争2010年旅游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六是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硬环境。《纲要》着眼于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交通方面,以高等级公路网络化、县乡公路等级化建设为重点,提高境内道路畅通能力。配合好郑西高速铁路、西包铁路干线建设。通信方面,围绕建设“数字渭南”,加快构建现代化通讯信息网络。电力方面,着重建设区域11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供电网络,提高供电能力和保障水平。水利方面,以缓解城乡供水矛盾和提高抗旱防汛能力为目标,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兴水利民。强化土地、水资源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水平。继续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力度,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统一。

    七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这既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纲要》提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要把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把解决好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作为重点,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纲要》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各项民主权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 《纲要》提出了六项主要措施

    一是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先导、是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渭南的发展差距关键在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我们必须坚持从思想大解放中不断激发并释放出更大的创新空间,积极拓展加快发展的领域。《纲要》提出,要开展调查研究,善于思考老问题,预见和发现新问题,在实践中寻求解决对策。要勇于开拓创新,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坚持求真务实,把解放思想转化为抓落实、促发展的自觉行动,体现在对待企业家的态度上,落实到发展民有经济、加快国企改革、项目建设和优化环境、任用干部等各项工作中。

    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我市的经济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很大。实践证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正确决策和必然选择。为此,《纲要》提出,必须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发挥渭南劳动力资源优势相结合,与培育产业集群相结合;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项目走市场化道路;必须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管理,建大项目,建好项目;必须建立健全项目考核和激励机制。“十一五”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总投资突破800亿元,比“十五”时期翻一番。

    三是优化投资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投资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不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均有很大差距。面对各地争资金、争项目的日趋激烈形势,我们只有创造比别人更加宽松、更具竞争力和更能诚实守信的环境条件,才能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渭投资兴业,积聚更多的社会资本,实现更大的发展。《纲要》提出,要继续坚持“环境立市”理念,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继续下大力气,改善优化提升我市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

    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出活力。体制性障碍是制约我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发展才会有质的提升。“十一五”我市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健全制度保障,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加快改革。《纲要》提出,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全力加快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的国有企业改革;要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放低市场准入,大力发展民有经济;要理顺财政管理体制,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要稳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商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谋求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要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进程中得到更多益处,就必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更大的气力扩大开放。《纲要》提出,要积极主动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力求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互动和双赢。

   五是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此,《纲要》提出,要以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普及化为目标,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体制,创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人才是第一资源。《纲要》提出,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形成人才资源优势。要以企业家队伍和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各类各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以品能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任用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成长、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六是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创建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纲要》提出,要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类逐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要积极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切实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同志们,“十一五”是我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提请全会讨论的《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全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希望大家能认真研读,畅所欲言,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共同把《纲要》完善好。

                                          (200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