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

图片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公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正文

合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2010年)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具体部署,结合县情实际,制订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我们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历史机遇,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优化为保证,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五”预期目标基本实现。预计“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比“九五”期间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4亿元。人均GDP达到3211元,比2000年增加1381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155万元,同口径年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亿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增加1300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元,增加200元,年均增长4%。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建成重点项目109个,完成总投资13亿元,其中建成招商引资项目21个,完成投资5.8亿元,是我县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拉动效应最好的时期。西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合洽旅游专线及甘皇路、坡赵—坊镇等县乡主干道改造相继完成。县城供水、农村人饮解困、红旗水库除险加固、堡塬抽水站、杨家庄抽水站、东风抽水站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全面完成。完成退耕还林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2平方公里。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以工代赈等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洽川大道建成使用,文化街、泰山路改造完成,洽川宾馆、国贸大厦、天天乐超市投入使用,县城的服务设施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

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苹果、红提、红薯、棉花、奶畜、淡水鱼等产销量居全市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产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技改工作得到加强。恒兴果汁、果渣饲料、万里焦化等一批龙头企业迅猛发展,民有经济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洽川景区升格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产业由小到大,综合收入跃居全市第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7:24:39调整到29:30:41。

“两基”教育得到加强,高考、中考上线率稳居全市前茅。危漏校舍改造工程、疾病控制中心、县医院综合住院楼、文化中心大楼建成使用。计生、广电、文体、环保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两个确保”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

放眼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综观全局,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持力度;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沿海地区产业和生产要素加速向西部地区梯次转移。这些都给我们加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立足实际,我县地处西部大开发前沿地带,随着西禹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区域优势更加明显。经过“十五”期建设,我县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更具吸引力。我县煤炭、旅游、农产品、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明显,蕴藏较大的发展潜力。经过市场的洗礼,我县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更加突出,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加深了对市场经济和县情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民心思进、团结创新的工作新局面。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我县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障。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发展与和平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会给我们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各地区、各县市竞相发展的激烈竞争,将加大我们抢占市场空间、争取生产要素和加快发展的难度。改变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市场弱县基本县情的任务非常艰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我县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带动经济增长的大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缓慢,“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县级财政十分困难,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投资和经济发展环境不尽人意;发展观念滞后,各类人才尤其是企业家严重匮乏。

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形势,正视发展差距,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紧紧抓住机遇,利用好有利条件,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加快发展、构建和谐合阳两大主题,按照“新型工业富县、现代农业稳县、生态旅游名县、品牌教育兴县、优良环境立县”的思路,加大实施结构调整、项目带动、开放开发、科教兴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努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快扩张经济总量,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将我县建成渭北能源生产加工基地、自然与人文休闲度假基地、涉农工业基地、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技能型劳动力输出基地。

(二)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全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3%左右,2010年GDP实现26亿元,力争达到28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人均GDP达到6000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民有经济占GDP的份额达到60%左右。

社会发展目标: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一)强势开发优势资源,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牢固确立新型工业富县理念,把加速工业发展摆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以规模扩张为目标,以工业新区为平台,以民有经济为主体,以科技的应用和创新为动力,构建煤炭、涉农工业为龙头,建材、机械制造、包装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新体系。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现在的18%提高到30%左右。

大力发展煤炭工业、涉农工业。我县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时机已经成熟。继续抓好现有煤矿的改扩建工作。合理协调解决采矿权属问题,按照市场运作、互利双赢、注重环保的思路,与国内大中型企业合资联营,开发建设山阳井田、安阳井田、平政煤矿、合阳三矿、西卓子井田等五大矿井,同时完成对百良、同家庄、坊镇等井田的地质勘探精查工作。通过五年努力,使境内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加快煤炭资源的升值转化,积极扶持万里焦化厂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煤电联营,适时建设坑口电厂。到“十一五”末,初步建成渭北能源工业接续基地。抓龙头、建基地、扶持壮大涉农工业。依托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瞄准市场需求,鼓励支持恒兴果汁、兴隆乳业、合欢面粉、天合油脂等龙头企业扩规提效。全力支持华企苹果蒸馏酒厂尽快建成并达产达效。及早做好肉制品、薯制品、乳制品、果品、水产品等深加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新建2—3个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到2010年建成初具规模的涉农工业基地。

扶优扶强传统产业。以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大机械制造、建材、包装等传统工业企业的技改力度,积极开发适应市场要求、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一代产品,切实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着力抓好改制企业的规范运作,在新的基础上实现良性发展。

加快建设产业园区。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达到“五通一平”。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修订和落实好优惠政策,加大产业园区推介力度,吸引一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进驻,使之成为新型工业的聚集地,境外产业、资金和技术的承接地以及循环经济模式的示范地。2010年,力争园区入驻企业新增15户,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增长极。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繁荣农村、工业化富裕农民”的思路,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速发展特色农业。按照“稳粮、优果、兴牧、增烟”的思路,倡导“一乡一品,一区一业”模式,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建设3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确保粮食总产保持在18万吨左右。在黄灌区扩大红薯、棉花面积。优化布局,使烤烟生产在稳中有增。在水肥充足的地区,大力发展以瓜果、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优化果业品种和品质:优化改造现有果园。发展澳洲青苹10万亩,发展早中熟型苹果5万亩,在北部乡镇建设10万亩优质苹果出口创汇基地。建设5万亩红提葡萄生产基地。强势发展畜牧业:扩大饲料饲草种植面积,普及秋作物秸秆青贮技术,推广舍饲养殖,发展养殖小区。在东北三乡镇和城乡接合部建设5000头奶牛饲养基地;以黄灌区为重点建设10万头秦川牛养殖基地;以沿沟沿山地区为主建设1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继续扩大生猪和笼养鸡养殖规模。到2010年,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积极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充分利用黄河滩涂的温水资源,引进和扩大蟹、虾、鱿等稀特品种,建设3万亩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县城建设渭北大型农贸批发市场,扶持和壮大各类农业产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在兰州、银川、西安和沿海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切实解决农业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完善“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销强农。以甘井基地为纽带,积极与西农等科研院所联姻,建设农业产业园,研究开发一批适合我县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品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努力实现县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转型。

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国家建设资金投入更多的转向农村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6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和以工代赈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尾留工程,实现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以上和千人行政村油路“村村通”目标。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免收农村中小学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切实改进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重点抓好改水、改灶、改厕,逐步普及农村沼气。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依托县职教中心,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民培训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设置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开展订单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技能型产业工人。加快职介机构规范化建设,多渠道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大力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在经济发达和用工需求量大的地区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做好输出人员的救助援助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精心打造“洽川技工”、“洽川家政”品牌。到2010年,劳动转移人数达到10万人,收入突破6亿元。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任务。开展村级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建设旅游名县,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以建设旅游名县为目标,以洽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绿色生态游”为主题,突出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品位,按照大旅游、大产业、新立意、高品位的思路,整合旅游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力度,全方位、多层次拓展旅游市场。通过五年努力,把我县建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到2010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

    进一步加快洽川景区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的思路,依据新修编的洽川景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紧建设景区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加快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建设力度,重点建设核心区和休闲区。逐步实施洽川景区村镇搬迁规划。在抓好洽川景区建设的同时,创造条件,适时修复帝喾陵,建设印光法师纪念馆,开发建设武帝山、桥头河、罗山寺等景点,不断扩充我县旅游的包容量,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强势开发旅游产业。加大洽川景区推介促销力度,构建立体式、高品位、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办好国际诗经研讨会。加强与国内外著名旅行社的合作,发展壮大民间旅游社团。建立导游服务管理中心,切实提高导游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成立合阳民间工艺品研发机构,开发面花、线偶、木雕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系列纪念品。搞好宾馆、饭店的星级达标工作,对“农家乐”实行特色化引导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商贸、餐饮、娱乐业的档次和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技术、人才、信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物流业态。完善和提高法律服务、会计服务水平。不断开拓金融、保险新领域,兴办各类社区服务和信息服务业。加大宽带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建设力度,尽快实现“三网合一”。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培育手机、电脑、汽车、住房、旅游等消费热点,切实提高服务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四)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切实提升城镇化水平。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路井、黑池、坊镇、百良、甘井五个中心镇为纽带,其他乡镇为依托的产业支撑有力、特色经济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的城镇化新体系。

加快县城建设。严格遵循新修编的《合阳县城近期建设规划》,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改造提高老城区,扩张建设新城区,加快形成“一城两区”的城市新格局,将县城建设成洽川景区的“前花园”和商贸流通发达的生态旅游城市。到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0平方公里,县城总人口达到8万人。以构筑“五纵四横”加外环的城市干道网为目标,开工建设凤凰北路、西路、南路,环塔路,火车站专用线和西沟大桥,延伸泰山东路和东新街。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开通城区第二供电系统。实施城区饮用水净化工程,适时建设城区新的水源工程,切实解决城区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着力解决城市污染问题。兴建城市中心公园、金水公园,完善城市休闲设施。加快实施环城百米林带和城区拆墙透绿工程,大量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实施城市供气工程,开发建设3—5个高标准的花园式住宅小区,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强化城市管理,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城市治安、市容卫生、交通秩序、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工作,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把发展县城经济摆在全县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利用县城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实现率先发展,不断完善城区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积极探索工业经济、园区经济、旅游经济、服务经济、房地产经济协调发展、互为促进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县城在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中心作用,切实提高县城辐射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

积极发展小城镇。按照“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培育产业、凸现特色”的思路,抓好路井、黑池、坊镇、百良、甘井等重点示范镇建设。改造道路、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和文化、科技、医疗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农贸市场。实施乡镇企业振兴计划,鼓励乡镇企业、民有经济向城镇集中,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使之成为当地的工商企业小区、第三产业集中点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通过发挥中心镇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余乡镇共同发展。

(五)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跟踪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坚持资源型项目与非资源型项目并举,优先发展资源型项目;坚持基础设施项目与产业性项目并举,优先发展产业性项目;坚持财源型项目与非财源型项目并举,优先发展财源型项目的原则,策划、包装、推介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按照“国家投资、银行融资、民间聚资、招商引资”的“四轮”驱动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全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0个,总投资36.64 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6个,投资11.95亿元;农业项目37个,投资9.79亿元;旅游项目7个,投资5.1亿元;城市建设项目12个,投资4.55亿元;交通项目10个,投资2.83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8个,投资2.42亿元。

继续抓好公路交通项目建设。按照“超前发展,提高等级,增加密度,形成网络”的指导方针,改造县道218公里,重点建设沿黄大道合阳段、王村至黄龙、百良—108国道等公路,初步形成“三横四纵”交通网络骨架。新修乡村公路150公里,改造400公里,基本实现千人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目标。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抽黄灌区扩灌增容和红旗水库、定国水库、百良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建设甘井、皇甫庄机井群。筹建红旗水库提水灌溉工程,解决城关、知堡、坊镇西部3万亩土地灌溉问题。完成定国、百良、五八、东风等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建设申都堤防控导工程、太里护岸工程。加快实施千人以上行政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立健全防汛救灾预警机制,完善气象、水文等监测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孟村沟、北洛河小流域淤地坝系,治理以徐水沟、金水沟流域为重点的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加强工业企业三废污染的处置和综合利用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依法保护水源地;加强黄河湿地保护,依法适度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合阳。

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重点推广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环保和节水、节能、节耗、节气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运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逐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有步骤地调整中小学布点,加快建设寄宿制小学。全面消除危漏校舍,建成合阳中学新校区。

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重建合阳影剧院,恢复建设乡镇文化站。挖掘我县黄河文化、线偶文化、诗经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加快体育综合训练馆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开通数字电视,增加电视频道,完成广播电视网络“村村通”工程。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建设县医院急诊楼、中医院住院楼、妇幼院门诊楼。以县疾病控制中心为基础,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完善一乡一院、一村一所的卫生网络机构,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使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键。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金按时发放,住院和慢性病门诊报销率达100%。启动实施工伤、生育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参保2万人目标,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达到“应保尽保”。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由多生重罚向优生多奖转变。重点抓好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十一五”末全县总人口控制在46万左右。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理想教育为核心,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为载体,城镇抓街道,农村抓村组,行业抓窗口,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先进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坚持依法治县,搞好“五五”普法,完善政府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加强信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对药品、食品、餐饮卫生等行业的监督,保证群众健康安全。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和体系建设,提高防范和处理公共安全及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四、保障“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措施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个层面和全过程。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追求高速度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努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重视和解决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落实好“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用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聚集生产要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精心做好项目的策化、包装、论证,完善项目储备库建设,落实经费保障,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良性运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力度争取国家投资,放宽政策激活民间投资,搞好协调吸纳银行融资,创新方式做大招商引资,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建立健全领导包抓、高效服务、目标管理和考核奖惩的长效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

(三)持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坚持把优化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土地征用、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要求。坚持以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信用合阳。切实提高以科级干部为重点的服务水平、政策执法水平和环境保障水平,落实好项目代理制、限时办结制,切实解决行政审批效率低下问题。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建立行政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实行环境建设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加大对破坏投资环境行为的处理力度。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亲商、爱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四)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高度重视贫困人口发展,扎实做好社会扶贫帮困救助工作,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建设,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推进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审批程序,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协调服务以及提供信息等职能,真正把政府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建立健全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公正的舆论监督、社会投诉和责任追究制度,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促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合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00年实际 “十五”预计 “十一五”预期 2005年 “十五”平均增长% 2010年 “十一五”平均增长% 一、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 8.0 14 10 28 13     第一产业 亿元 3.0 4 6 5.4 6     第二产业 亿元 1.92 4.2 17 10.5 20     第三产业 亿元 3.08 5.8 13 11.6 15     人均GDP 元 1830 3211 11 6000 13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0 4.5 8 13 25 三、财政收入 万元 6650 2155 同口径增长5% 4000 12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2 5.5 15 12.3 17 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300 4600 7 6700 8 六、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1380 1580 4 2000 5 七、人口自然增长率 ‰ 7 3   5  

附件1:国家能源局史玉波副局长来秦岭电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