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解放街道发展养老服务助推银发产业发展纪实
记者 李亚晓 通讯员 秦学高
2021年8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上发布了《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拟命名名单》,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赫然在列。
2022年6月7日,在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隆重举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授牌仪式。
“解放经验”获得了国家级专家的一致肯定。
据介绍,渭南市立足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精心培育了4个知名养老社区,建立了“养中有医、医中有养”的服务格局,探索推进社区养老机构新路径。在解放街道,这样的生动实践更为真切。
记者走访发现,围绕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目标,解放街道依据辖区实际全力打造的陕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7月19日清晨,天空飘着小雨,让人感觉到夏日的凉意。在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呼吸新鲜空气、聊天听雨,生活十分惬意。
这样舒适的养老生活你羡慕吗?
在解放街道,得益于陕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产业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建起了这样舒适的养老服务中心。近年来,解放街道将养老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修订完善了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创新出台了养老扶持政策,辖区内养老产业得到提速发展,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何必远方家门口就是养老中心
不必远方,在家门口就可以养老。这样的愿景在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已经变成了现实。
近日,记者来到陕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这里有2000多平方米,乒乓球台、舞蹈室、图书室、按摩椅、象棋等应有尽有。老人们或在图书室看书,或两两成组打着乒乓球,或躺在按摩椅上按摩,好不惬意。
“这是我们开展社区养老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把中心建到社区旁,方便辖区老人白天过来。”陕西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亚军告诉记者。
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陕西路社区老旧小区多,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有1402人,占辖区总人口的18%。一直以来,社区把构建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辟优化社区养老模式,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靠”作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里条件也好,老人也多,大家在一起聊天娱乐,一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社区居民刘立根高兴地说。
全天候的老年餐厅、丰富多彩的老年课堂、专业化的康复理疗室、服务体贴的助浴室、温馨舒适的心理关爱室等,在一张张慈祥喜悦面孔的映衬下,成为解放街道探索破解城市养老问题,托举“银发族”幸福生活的最好印证。
专业照料满足老人各种养老需求
觉得社区养老不够专业?
解放街道为了解决辖区内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的养老难题,建立了临渭区首家“公建民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位于社区院内,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采取专业养老机构运营、政府监督管理模式,专业化程度高。依托社区老年大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文体活动多姿多彩,医养结合突显成效,被广泛点赞。
“这里的伙食清淡营养,菜品又多,还有护理员陪我聊天、帮我洗澡,比一个人住在家里方便多了。”住在这里的全托会员于传文老人满足地说道。老人告诉记者,“女儿要忙工作,家里无人照顾,选择来这里养老,一来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二来这里很热闹。”
和于传文老人不同,苗玲芳老人是一位日托会员,白天她随时可以到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活动,晚上便可回家与下班回来的子女享受天伦之乐。
在这里,像二位老人一样感受到晚年有所依托的老人还有很多,这里既是他们的精神乐园,也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在这个“家”里,不仅可以为老人提供助浴、康复理疗、就餐等服务,还结合智慧养老,搭建了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区,运用各种智能设备实现对老人的定时定位、全时关怀、紧急呼救等服务。把养老服务做到了精细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安装电梯、增添扶手、铺设轮椅坡道、修建活动广场,让老年人环境更友好。同时,与周边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了巡诊协议,专家定期来巡诊,真正实现了食、住、娱、医、养、护一站式养老服务。
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民政部门要求的“四社联动”基础上再发力,争取到发起和举办慈善活动的资格,社区老年大学被陕西省慈善协会授予慈善老年大学试点项目,从而形成社区为平台、社工为主力、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社区慈善有机联动的“五社联动”服务模式,用更多专业的机构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护航。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为老服务智慧化水平,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解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周莉表示,解放街道立足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想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难,不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做实、做精、做细工作,持续改善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参与,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提升了辖区老年人幸福指数。
助老志愿服务为老人打造更幸福晚年
“奶奶,您的药买来了,请您收好。”严皖秦老人瘫痪在床,日常起居不便,陕西路社区日间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她送药、送餐,精心为老人提供服务。社区党支部非常关注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为更好地为他们提供精细、精准、精致的志愿者服务,陕西路社区党支部积极开展爱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开展叫醒、代办、送餐等服务,老年人家庭婚姻财产法律咨询、独居失独老人爱心援助,让老年人生活更美好;小板凳党员先锋志愿者服务队经常自带小板凳,深入每个小区、街头、背街小巷向老年人宣讲法律、政策、卫生健康知识,有时还现场调解邻里纠纷和物业矛盾,对失独家庭、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等家庭开展特殊救助慰问活动和重要节日聚会、上门代办等服务,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解决了老年人的愁心事、烦心事。
在医养结合实践中,陕西路社区白衣天使志愿服务队每年给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为高血压糖尿病群体建立特殊的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定期电话回访和入户走访,检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宣传健康知识,让老年人老有所医;
在文化养老方面,成立了陕西路社区老年大学,开设了音乐、舞蹈、走秀、书画、太极、合唱等培训班;建设了区委家属院老年主题广场,布置敬老孝老标语、健身器材、休闲长廊和休闲凉亭等,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生活,更有利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指数。
发挥社区退休老人余热,常态化举办“老党员讲党课”、老年人才艺展示等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创文、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共享共建活动,让他们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做好四个结合,推动解放街道养老产业发展,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解放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金龙表示,接下来,将坚持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坚持医疗旅游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临渭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引进一批医养结合、康复养老重点项目,推动医、养、旅深度结合;坚持公建民营与民办公助相结合,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养老机构多种形式发展;坚持智慧管理与专业服务相结合,打造集涉老基础数据库、养老设施管理系统、养老服务管理系统为一体的智慧养老云平台,培养一支高素质、懂养老、善运营的养老服务队伍。
2021年8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上发布了《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拟命名名单》,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赫然在列。
2022年6月7日,在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隆重举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授牌仪式。
“解放经验”获得了国家级专家的一致肯定。
据介绍,渭南市立足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精心培育了4个知名养老社区,建立了“养中有医、医中有养”的服务格局,探索推进社区养老机构新路径。在解放街道,这样的生动实践更为真切。
记者走访发现,围绕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目标,解放街道依据辖区实际全力打造的陕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7月19日清晨,天空飘着小雨,让人感觉到夏日的凉意。在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呼吸新鲜空气、聊天听雨,生活十分惬意。
这样舒适的养老生活你羡慕吗?
在解放街道,得益于陕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产业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建起了这样舒适的养老服务中心。近年来,解放街道将养老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修订完善了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创新出台了养老扶持政策,辖区内养老产业得到提速发展,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何必远方家门口就是养老中心
不必远方,在家门口就可以养老。这样的愿景在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已经变成了现实。
近日,记者来到陕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这里有2000多平方米,乒乓球台、舞蹈室、图书室、按摩椅、象棋等应有尽有。老人们或在图书室看书,或两两成组打着乒乓球,或躺在按摩椅上按摩,好不惬意。
“这是我们开展社区养老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把中心建到社区旁,方便辖区老人白天过来。”陕西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亚军告诉记者。
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陕西路社区老旧小区多,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有1402人,占辖区总人口的18%。一直以来,社区把构建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辟优化社区养老模式,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靠”作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里条件也好,老人也多,大家在一起聊天娱乐,一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社区居民刘立根高兴地说。
全天候的老年餐厅、丰富多彩的老年课堂、专业化的康复理疗室、服务体贴的助浴室、温馨舒适的心理关爱室等,在一张张慈祥喜悦面孔的映衬下,成为解放街道探索破解城市养老问题,托举“银发族”幸福生活的最好印证。
专业照料满足老人各种养老需求
觉得社区养老不够专业?
解放街道为了解决辖区内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的养老难题,建立了临渭区首家“公建民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位于社区院内,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采取专业养老机构运营、政府监督管理模式,专业化程度高。依托社区老年大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文体活动多姿多彩,医养结合突显成效,被广泛点赞。
“这里的伙食清淡营养,菜品又多,还有护理员陪我聊天、帮我洗澡,比一个人住在家里方便多了。”住在这里的全托会员于传文老人满足地说道。老人告诉记者,“女儿要忙工作,家里无人照顾,选择来这里养老,一来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二来这里很热闹。”
和于传文老人不同,苗玲芳老人是一位日托会员,白天她随时可以到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活动,晚上便可回家与下班回来的子女享受天伦之乐。
在这里,像二位老人一样感受到晚年有所依托的老人还有很多,这里既是他们的精神乐园,也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在这个“家”里,不仅可以为老人提供助浴、康复理疗、就餐等服务,还结合智慧养老,搭建了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区,运用各种智能设备实现对老人的定时定位、全时关怀、紧急呼救等服务。把养老服务做到了精细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安装电梯、增添扶手、铺设轮椅坡道、修建活动广场,让老年人环境更友好。同时,与周边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了巡诊协议,专家定期来巡诊,真正实现了食、住、娱、医、养、护一站式养老服务。
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民政部门要求的“四社联动”基础上再发力,争取到发起和举办慈善活动的资格,社区老年大学被陕西省慈善协会授予慈善老年大学试点项目,从而形成社区为平台、社工为主力、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社区慈善有机联动的“五社联动”服务模式,用更多专业的机构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护航。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为老服务智慧化水平,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解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周莉表示,解放街道立足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想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难,不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做实、做精、做细工作,持续改善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参与,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提升了辖区老年人幸福指数。
助老志愿服务为老人打造更幸福晚年
“奶奶,您的药买来了,请您收好。”严皖秦老人瘫痪在床,日常起居不便,陕西路社区日间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她送药、送餐,精心为老人提供服务。社区党支部非常关注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为更好地为他们提供精细、精准、精致的志愿者服务,陕西路社区党支部积极开展爱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开展叫醒、代办、送餐等服务,老年人家庭婚姻财产法律咨询、独居失独老人爱心援助,让老年人生活更美好;小板凳党员先锋志愿者服务队经常自带小板凳,深入每个小区、街头、背街小巷向老年人宣讲法律、政策、卫生健康知识,有时还现场调解邻里纠纷和物业矛盾,对失独家庭、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等家庭开展特殊救助慰问活动和重要节日聚会、上门代办等服务,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解决了老年人的愁心事、烦心事。
在医养结合实践中,陕西路社区白衣天使志愿服务队每年给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为高血压糖尿病群体建立特殊的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定期电话回访和入户走访,检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宣传健康知识,让老年人老有所医;
在文化养老方面,成立了陕西路社区老年大学,开设了音乐、舞蹈、走秀、书画、太极、合唱等培训班;建设了区委家属院老年主题广场,布置敬老孝老标语、健身器材、休闲长廊和休闲凉亭等,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生活,更有利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指数。
发挥社区退休老人余热,常态化举办“老党员讲党课”、老年人才艺展示等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创文、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共享共建活动,让他们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做好四个结合,推动解放街道养老产业发展,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解放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金龙表示,接下来,将坚持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坚持医疗旅游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临渭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引进一批医养结合、康复养老重点项目,推动医、养、旅深度结合;坚持公建民营与民办公助相结合,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养老机构多种形式发展;坚持智慧管理与专业服务相结合,打造集涉老基础数据库、养老设施管理系统、养老服务管理系统为一体的智慧养老云平台,培养一支高素质、懂养老、善运营的养老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