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

图片
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数据 / 统计公报 / 正文

2018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统计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发展“三个经济”和推进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全市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的运行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767.7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80亿元,增长3.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8%;第二产业增加值742.28亿元,增长7.2%,占42.0%;第三产业增加值728.64亿元,增长8.7%,占41.2%。人均生产总值33009元,比上年增长7.5%。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77.1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9.6%,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业增加值22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林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9.6%;牧业增加值55.68亿元,增长1.8%;渔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6.8%。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7.80万亩,比上年下降0.3%;产量225.96万吨,增长3.0%。其中,夏粮429.00万亩,增长0.2%,产量113.40万吨,下降0.5%;秋粮348.80万亩,下降0.8%,产量112.56万吨,增长6.7%。
  全市森林覆盖率25.5%。全年营造林面积32.4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002万立方米,林地面积455千公顷,湿地保有量811万公顷,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5.98千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5%。
  全市蔬菜面积132.60万亩,比上年增长3.6%,总产量291.78万吨,增长4.1%;水果面积301.22万亩,总产量314.61万吨,下降3.6%;瓜类面积49.3万亩,增长8.2%,总产量122.96万吨,增长2.4%。
  全年肉类产量15.58万吨,比上年增长2.1%;蛋类产量13.26万吨,增长3.6%;奶类产量42.97万吨,增长1.4%。年末出栏生猪168.13万头,比上年增长0.9%;出栏牛6.92万头,下降0.1%;出栏羊48.01万只,下降2.5%;出栏家禽652.61万只,增长5.4%。
  三、工业和能源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6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重工业1565.82亿元,增长16.5%;轻工业403.80亿元,增长23.5%。六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65.89亿元,增长18.6%。其中,能源工业546.55亿元,增长7.8%;化工工业283.77亿元,增长14.4%;装备制造业232.68亿元,增长35.2%;有色冶金工业453.62亿元,增长35.2%;食品工业236.05亿元,增长1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3.23亿元,增长0.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7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利润73.14亿元,增长34.7%。
  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61.60万吨/标准煤。规上工业用电量110.50亿度。
  四、投资和建筑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3.8%。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2.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2%。
  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2%,文化产业投资增长14.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57.18万平方米,增长23.7%。商品房销售面积252.98万平方米,增长22.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8.91万平方米,下降30.2%。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现价增速)。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20.63亿元,增长16.7%。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635.28亿元,下降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7.22万平方米,增长2.7%。
  五、贸易和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01.74亿元,增长10.5%。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8.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1.17亿元,增长11.8%。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633.62亿元,增长9.6%;餐饮收入86.26亿元,增长17.0%。
  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中,书报杂志类下降21.7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4.3个百分点;化妆品类下降12.9个百分点;日用品类下降12.3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下降10.2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2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下降5.4个百分点。
  据西安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1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出口13.17亿元,增长29.1%,进口1.65亿元,增长21.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八大类消费价格中,医疗保健类上涨3.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8%、食品烟酒类上涨2.1%、衣着类上涨2.0%、居住类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6.3%。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公路货运量1.90亿吨,比上年增长5.7%;货物周转量365.63亿吨公里,增长8.7%。公路客运量0.91亿人,下降0.7%;旅客周转量27.91亿人公里,下降1.1%。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4.87亿元,比上年增长4.7%;电信业务收入29.66亿元,下降2.2%;固定电话用户数60.07万部,下降7.5%;无线移动用户511.85万部,增长0.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8.44万户,增长15.2%。
  七、招商引资和旅游
  全年共有招商引资在建项目531个,实现到位资金819.82亿元,较上年增长11.1%。其中,新开工项目304个,实际到位资金459.09亿元;续建项目227个,实际到位资金360.73亿元。
  全年共接待游客7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7.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0亿元,增长35.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90.91亿元,增长23.6%。财政支出445.98亿元,增长9.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35.7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92.84亿元,增长10.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63.12亿元,增长8.6%,其中短期贷款281.01亿元,下降0.5%,中长期贷款721.88亿元,增长8.4%。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83.59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0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64.50亿元。保险赔款总额21.36亿元,其中财险赔款9.86亿元,人身险赔款11.5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1.6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所,在校学生1.99万人;普通中学239所,在校学生21.98万人;小学461所,在校学生30.15万人;幼儿园1297所,在园幼儿18.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1085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7.29%。
  全年共申请专利1667件,其中发明专利644件,较上年增长34%;实用新型专利892件,外观设计专利131件。授权专利共5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4件;实用新型专利428件,外观设计专利73件。截至全年底,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87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演出2516场。文化馆12个,文化站137个,艺术表演场馆11个。市级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2套,市级无线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2套;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7.83%,广播综合覆盖率96.28%,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100%。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320个,其中医院168个,社区服务中心(站)68个,卫生院198个;拥有床位31281张,其中医院21932张,卫生院7153张;卫生技术人员374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309人(执业医师7721人)。年末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98.84万人,参合率达99.11%。
  全年全市建成各类体育惠民工程245个。组织举办国际级赛事3项,国家级赛事5项,省、市级赛事18项,县级赛事95项,共120余场次,赛事天数超过506天,参与人数达到400万人次。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65万余人,实现城乡全覆盖。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52个,健身活动站点达到359个,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230万人次。全年选派800余名运动员参加19个大项592个小项的省运会资格赛,获得金牌218枚、银牌68枚、铜牌91.5枚。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全年开放达350天,每周开放时间超过70小时,承接各类赛事活动141场次,累计接待70余万人次。在全年5月8日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全国338个地级行政单位,含直辖市、省会城市)上,渭南位列全国第44名,在非省会城市中排行第20名。
  十一、水利
  水利系统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1.3亿元。有效(农田)灌溉面积321.9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33.88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64.9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9.59平方公里,堤防长度465.99公里。建成水库106座,总库容21939.44万立方米。建成万亩以上灌区43处,有效灌溉面积310.85千公顷,当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91.96万人。
  水利供水工程总供水量达到14.4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供水8.93亿立方米,林牧渔畜供水2.07亿立方米,工业供水1.17亿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供水1.43亿立方米,城镇公共供水0.23亿立方米,生态环境供水0.58亿立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有效监测天数341天,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78天,达标率为52.2%,其中优质19天,良好159天。臭氧污染天数53天,较上年减少了17天;重污染天数19天,减少12天;综合指数6.44,下降11.3%。六项污染物浓度全部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7%;PM10年均浓度1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NO2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SO2年均浓度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7 %,年均浓度连续5年下降,创监测以来最低水平;O3-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1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改善幅度全省第一;CO第95百分位数浓度1.9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8起,比上年下降50%;死亡61人,下降18.7%。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2.7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8.39万人,城镇化率48.5%。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12‰,死亡率为6.59‰,自然增长率为3.5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33元,比上年增加2376元,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19953元,增长3.6%,占收入的64.1%;经营净收入2720元,增长69.4%,占8.7%;财产净收入2651元,增长2.6%,占8.5%;转移净收入5809元,增长9.3%,占18.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5元,比上年增加1000元,增长9.4%。其中,工资性收入5187元,增长8.9%,占收入的44.5%;经营净收入4047元,增长8.5 %,占34.7%;财产净收入251元,增长1.6%,占2.2 %;转移净收入2170元,增长13.2%,占18.6%。
  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7:1,较上年缩小0.0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6%。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6万人。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97.4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3.4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54万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25.2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48.1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8.2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9.77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60万人。
  全年全市养老总床位数23411张。各类养老服务机构98所,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13778张,入住人数8955人。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数460张,收养人数301人。儿童福利院1所,床位数300张,收养人数164人。农村互助幸福院1037所,床位数8238张。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7所,床位数1925张。年末纳入城市低保6711户、13254人,月人均补助370元;纳入农村低保29898户、84741人,月人均补助225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西安海关;客货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不含韩城市);邮电数据来自市邮政局(不含韩城市);外商投资、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数据来自市外经局(不含韩城市);旅游数据来自市文物旅游局(不含韩城市);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渭南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不含韩城市);图书馆、文化馆、图书、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广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计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不含韩城市);水利数据来自市水务局(不含韩城市);环保数据来自市环保局;安全数据来自市安监局(不含韩城市);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渭南调查队;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含韩城市);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除低保数据外,其余不含韩城市);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