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庄里试验区:
《渭南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化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程度,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打造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加快西部体育强省和强市建设,实现追赶超越,为全力助推富裕美丽幸福开放新渭南建设做出贡献。
二、创建目标
严格按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指标》要求,紧盯《渭南市2018年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任务》,深入扎实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培育打造工作亮点和地域特色,积极完善上报创建资料,争取各项指标达到创建要求,顺利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技术评估,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综合评审奠定良好基础。
三、工作任务
(一)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职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级政府必须确立体育为民的理念。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广泛参与,建立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的常态化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级政府全民健身工作力量,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法规制度和实施细则,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和评价制度,制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标准,推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继续完善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制度,将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的创建内容,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纳入渭南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以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省级全民健身模范县(区)为抓手,大力实施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活动、体育健身赛事、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身文化等“六个身边”工程,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推进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三)扎实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役,创新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发展实际,合理规划建设体育场地,配备相应的体育健身器材,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加快县级公共体育场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实行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推动智能健身房和社区健身中心建设,实现“15分钟体育健身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提升完善渭河全民健身长廊建设,大力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营地、自行车骑行道等户外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将华山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渭南南塬户外营地、大荔沙苑运动休闲小镇、卤阳湖航空基地打造成四个体育综合体,进一步拓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平台。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精心办好“丝绸之路”系列国际马拉松赛、足球赛、自行车和世界名校龙舟锦标赛,提升赛事品质。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日系列赛事、农耕健身大赛、健身技能进社区、迎新年越野赛、美丽乡村篮球赛等品牌健身活动。继续扶持球类、游泳、健身走(跑)、登山、骑行、越野、攀岩、轮滑、冰雪等运动项目发展,创新和规范武术、健身气功、广场舞、啦啦操、秧歌等传统特色运动项目,为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提供更多项目资源。
(五)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
强化各级体育总会枢纽型功能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社团发展。以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实体化为基本要求,按照体制脱钩、实体化改革、管办分离、功能优化、综合体制改革原则分类推进体育社团改革,逐步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依法自治的发展格局,不断提高体育社团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向基层和不同人群覆盖延伸,引导自发性健身团队和全民健身站点依法依规转化为固定健身组织,鼓励建立和培育更多的健身俱乐部,逐步建立完善健身俱乐部联赛制度和业余运动等级制度。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支持体育社团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鼓励探索公益性大众健身赛事活动市场化运作方式。
(六)推进科学健身指导
在现有国民体质监测组织网络的基础上,打造集运动能力评估、体质健康测试、运动处方提供、科学健身指导、业余等级评定、健身志愿服务于一体的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为各类群体建立终身健身健康档案。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和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健身指导方法和手段,提升培训质量,让其懂得指导科学健身,购买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岗位。整合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专家资源,组建市级科学健身指导专家智库。面向大中学生和社会人士招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全民健身宣传和科学健身指导公益活动。
(七)推动体育文化传播,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
营造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的社会氛围,发挥体育文化在引领健康生活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倡导运动生活方式,把身心健康作为衡量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指标。重视对武术、健身气功、龙舟、棋牌等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内涵的挖掘,加强对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和研究,推动整理并申报一批体育类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动融入和对接国际体育发展潮流,加强与各类国际(区域)体育组织交流合作,积极申办高水平大众体育国际(区域)赛事,参与和承办国际(区域)性全民健身交流展示。鼓励支持各类体育社团和体育机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依法依规与境外相关体育组织和机构结对交流。
(八)大力推动“体育+”和“+体育”融合发展
发挥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大力培育规模型体育产业企业。促进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服务、体育教育培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积极推动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与旅游融合发展,继续构建和完善渭南市“一心两翼三带多点全域联动的”健身休闲产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壮大县域体育产业的综合实力;推行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和设备进医院和健康管理企业,将正常的体检和国民体质监测融为一体,注重培养开具运动处方的医生,同时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在医院开设科学健身门诊试点工作,根据体质监测报告运动处方。鼓励医院、学校和养老机构联合开展运动干预慢性病试点实验,鼓励医院参与运动员疲劳恢复和康复治疗过程。
(九)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
贯彻落实《陕西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推进城乡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资源及服务要素的协调配置。全面拓展乡镇(街道)社区综合文化站的体育服务功能,积极发挥各级体育文化活动场地的阵地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群体活动,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助残健身工程”,实施“全人群”健身活动覆盖工程。
(十)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依托渭南市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国家试点项目,完善各类法规制度、实施细则及配套设施,引导基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讲座)、体育与健康知识科普活动、体育技能或锻炼方法培训。推广普及通过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居民建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全民健身信息服务能级,提供场馆预定、场馆地图、健身指导、体质监测、信息咨询、赛事观赏、网上互动等多种信息服务。实现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WiFi全覆盖。加强全民健身文化信息收集、整理和创作,推出书籍、影视、音乐、公益广告等形式多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健康文化产品。在城市重点公共场所利用电子屏幕提供全民健身知识信息服务,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免费提供科普性健身读物或活页,发布体育活动和场地设施使用信息。扩大体育服务业供给,提升体育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体育消费市场繁荣,加速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服务产业体系,健全体育服务业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体育服务业提升工程。
(十一)深化改革创新
创新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培育公共体育服务新型业态,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活力,努力形成多方共建的强大合力。创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运营。试行向特定人群或特定时段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或健身积分制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
四、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8年9月—12月)
层层动员安排,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创建氛围。
(二)重点推进阶段(2019年1月—5月)
按照创建指标要求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打造工作亮点,收集完善资料。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自查自评,确保上级部门预审通过。
(三)综合评审阶段(2019年6月—12月)
根据上级部门预审或技术评估反馈意见,建立台账,提出整改措施,加快整改推进力度,查漏补缺,固强补弱。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完善、归档和报送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国家体育总局综合评审。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创建办组织协调、机关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渭南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督查、评比和奖惩。各级各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经常抓的创建工作格局。严格按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指标》要求和创建工作任务,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二)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电子屏、宣传栏等传统宣传和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介,开展创建宣传和市民教育工作。要经常组织人员深入街道社区等创建一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市民增强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和健身意识,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三)建立督查机制
实施专项督办、季度检查、半年考核、年终总评等工作机制,采取排名、通报、颁发红黄牌等形式,全力推动各项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定期不定期召开创建领导小组例会、专题会和现场办公会,切实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督查和日常巡查,实行动态监督,做好跟踪督办,务求取得实效。
(四)健全考核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对照《渭南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任务分工表》(详见附件),出台实施细则落实责任,切实加大对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适当增加权重,加大分值。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考核细则,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推动不力、推诿扯皮、进展缓慢的进行约谈,对不作为、慢作为,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依纪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附件:渭南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任务分工表
附件
?
渭南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任务分工表
序号 |
一级指标 (5项) |
工作任务(二级指标) (37项) |
责任单位 |
? ? 1 |
? ? ? ? ? ? ? ? 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保障体系 |
建立党政领导创建机构,分解部门任务,明确党委、政府创建工作主体责任,把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层层压实责任,做到有布置、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验收。形成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协调机制。 |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发展改革委 市考核办 市创建办 市体育局 |
? ? ? 2 |
加强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力量,完善创建职能,组建创建队伍,量化创建任务清单、拟定全民健身总体规划和相应实施方案,结合实际评估全民健身工作现状,剖析发展中的难题和瓶颈。 |
市体育局 市发展改革委 市财政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创建办 市编办 市教育局 市城乡规划局 |
|
? ? 3 ? ? |
完善体育社团职能,市、县、乡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单项体育协会延伸到群众身边。社区普遍建有健身站(点),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人,实现每1个健身站(点)拥有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
市民政局 市体育局 |
|
? ? 4 |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扩大社会体育俱乐部数量。 |
市民政局 市编办 |
|
? 5 |
? ? ? ? ? ? ? ? ? ? 健全全民健身政策保障体系 |
制定创建总体规划,把重点项目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 |
市发展改革委 市财政局 市创建办 市体育局 市考核办 |
? 6 |
制定全民健身公共设施专项规划,把全民健身规划纳入“多规合一”。制定一套可行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政策保障体系。 |
市体育局 市城乡规划局 ? |
|
? ? ? ? ? ? 7 |
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体育+、+体育”系列融合政策,探索体旅文教水等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出一系列健康促进类的组织、活动、场地设施及项目,促进融合发展。 |
市发展改革委 市体育局 市财政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农业局 市水务局 市文物旅游局 市教育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
|
8 |
探索体育与城市发展等融合的发展路径,推出一批健康促进类的组织、活动、场地设施及项目 |
市发展改革委 市体育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 |
|
? 9 |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体育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发[2016]77号文件精神。 |
市发展改革委 市体育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统计局 市税务局等 |
|
? 10 |
制定全民健身工作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建立工作考核与群众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估机制。将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的创建内容,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纳入渭南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市体育局 市考核办 市创建办 市文化广电局等 |
|
? 11 |
深入实施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体育资源开放,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体育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提供新增体育产业和服务。 |
市民政局 市编办 市科技局 ? |
|
? 12 |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或相关运动项目产业规划。 |
市发展改革委 市城乡规划局 市文物旅游局 市体育局 |
|
? 13 ? |
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所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县级“一场一中心一场地”和乡镇、社区、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 |
市发展改革委 市财政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体育局 市文化广电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水务局 市文物旅游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交通运输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
? 14 |
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达到人均室外体育用地0.3平方米以上,人均室内建筑面积0.1平方米以上。 |
市城乡规划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
|
? ? ? ? ? 15 |
因地制宜扩大增量资源,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利用率高的中小型体育场所。推动渭河全民健身长廊、华山户外运动基地、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智能健身房、“双改(改造功能、改革机制)”的体育场馆、群众体育的业余俱乐部、街边镶嵌式的健身点、商场或旧厂房改造的体育设施、共享健身的服务平台、体育运动休闲的综合体等群众身边健身场所和设施的建设。 |
市发展改革委 市财政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城乡规划局 市体育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水务局 市文物旅游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环保局 市交通运输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
? 16 |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所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确保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创造条件,推动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6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等,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中小型场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每年开放时间不少于200天。具备开放条件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不低于70%,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21小时。 |
市体育局 市教育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
17 |
社区普遍配置二代室外健身器材,推动智能化体育设施建设。 |
市体育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18 |
? ? ? ? ? ? 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
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健身健康智慧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体育局 |
? ? ? ? 19 |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贴近群众,达到人群全覆盖。资助社会各方面开展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打造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特色赛事品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逐年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全市总人口的41%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全市总人口的50%以上。 |
市体育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
? 20 |
每年举办不少于1次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不少于3次单项全民健身赛事。大力开展群众冬季运动和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 |
市体育局 |
|
21 |
推动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 |
市体育局 |
|
22 |
积极宣传推广广播体操等工间操健身活动。 |
市委宣传部 市直机关工委 市创建办 |
|
23 |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全民健身进家庭。 |
市体育局 市总工会 市妇联 |
|
? ? ? 24 |
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运动时间,开展以技能培训为主的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青少年每人掌握2-3项运动技能(含智力、个人、团体项目)。在各级各类学校探索健康素养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养成以体育素养为主体的健康素养。 |
市教育局 |
|
? 25 |
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校运动会。鼓励幼儿园开展亲子运动会。 |
市教育局 |
|
? 26 |
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成一批体育特色学校。大力发展幼儿体育。 |
市教育局 市民政局 市体育局 |
|
? 27 |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推广普及通过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居民建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科学健身素养普遍较高,居民体质健康水平较高。 |
市委宣传部 市文化广电局 渭南日报社 市综合执法局 |
|
? 28 |
加快建设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监测站点。国民体质抽样测试人数占受测人数1.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达到92%。 |
市体育局 |
|
? 29 |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培育专业化健身指导人才队伍,推广家庭健身教练。 |
市体育局 |
|
30 |
加强“三微一端”建设,依托各类媒介搭建健身文化交流平台,实现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WiFi全覆盖。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
? ? 31 |
加强全民健身文化整理和创作,推出书籍、影视、音乐、公益广告等形式多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健康文化产品。在城市重点公共场所,建设体育文化设施。 |
市体育局 市文化广电局 市创建办 |
|
? ? 32 |
不断推出百姓身边的健身健康榜样人物、家庭、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 |
市直机关工委 团市委 市总工会 市妇联 市体育局 |
|
? 33 |
? ? ? ? ? ? ? ? ? ? ? ? ? ? ? 推进落实重点项目 |
创新工作机制,将国民体质测定纳入健康体检项目,在医院普遍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推动全民健身相关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社保卡余额可用于购买健身服务。大力培养能开运动处方的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家庭医生。 |
市卫生计生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财政局 ? |
? ? 34 |
继续完善全民健身“三纳入”制度,建立“三纳入”标准。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 |
市发展改革委 市财政局 |
|
? ? ? 35 |
体育健身设施与医疗康复设施联合配置,建立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基层宣传、卫生计生、文化、教育、民政、养老、残联、旅游等部门相关工作,在街道、乡镇层面探索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 |
市委宣传部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计生局 市文化广电局 市教育局 市残联 市民政局 市文物旅游局 |
|
36 |
基层文化站改建为文体站,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体育功能。 |
市编办 市文化广电局 市体育局 |
|
? ? ? 37 |
建成一批因地制宜的、有活力的体育综合体和产业示范项目、示范基地。 |
市发展改革委 市体育局 市农业局 卤阳湖 华管委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