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访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马小红
记者 董献军 史王萍
创新森林旅游形式、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特色线路、拓展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发展乡村森林旅游、强化生态森林旅游宣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全市文旅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打造绿色发展新支点。当前,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入关键时刻,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创森工作实现文旅绿色融合发展,记者专访了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马小红。
记者:旅游业是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发展与创森工作密不可分。请您结合文旅行业特点,谈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
马小红: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崛起,广大群众和游客在享受城市文旅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充分体会到城市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乡生态环境水平,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我市森林类型多样、自然景观奇特、物种资源丰富,森林公园、口袋公园已经成为渭南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城市的绿肺、天然的氧吧、天然的生态教育课堂、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近年来,我们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发了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养生旅游,游客可以领略祖国的秀美山川,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生活幸福感,还可以感受生态文化,增强生态道德意识。
记者:市文旅局在创森工作中任务是什么?目前做了哪些工作?
马小红: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创森办工作安排,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承担全市旅游景区的绿化提升和行业创森的宣传与普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分别任组长,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市文旅行业创森工作。出台印发了《渭南市A级景区绿化提升工作方案》,以景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推动城市绿化、生态旅游、品牌创建、环境提升等工作。
推动品牌创建,抓好示范引领。目前,全市已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全市有A级旅游景区85个,其中少华山、潼关古城、中华郡、洽川、桥陵、林皋湖、陶艺村、尧头窑、渭南桃花源等成功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华山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创建工作开展,全市景区绿化覆盖率大幅提升。
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渭南“天下粮仓”农耕体验之旅入选文旅部推出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醉美一号公路·黄河文化探索之旅”入选文旅部“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韩城市休闲采摘体验游、大荔县休闲观光体验游、澄城县历史文化领略游3条线路入选陕西省秋季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精品线路。
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各县市按照点点震撼、线线优美、串点连线、整体开花的旅游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华阴市成功创建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临渭区、韩城市、大荔县成功创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确定蒲城县、大荔县创建关中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强化创森宣传。在景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悬挂创森宣传牌,在星级饭店、演出场所等文旅窗口单位LED屏滚动播放宣传口号,在文博管所、重点景区景点举办生态文化宣传专题展览,引导大家绿色消费与出行,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记者:下一步,市文旅局在推动“创森”工作上还有哪些新思路?
马小红: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总要求,结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渭南段)建设三年行动,对标创建工作要求,同步推进创森工作。
实施黄河文化挖掘、展示工程。认真梳理黄河文化孕育、演进和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绿色生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特征,谋划建设一批陈列展示场馆,高位推进黄河流域渭南段旅游廊道建设,全力推动旅游与森林融合发展,让绿色嵌入文旅,让文旅环抱绿色。
实施黄河文旅融合提质和品牌塑造工程。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全力推动国家级和省级文化旅游品牌创建,促进创森工作取得新成绩。
实施黄河文化传播推广工程。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开展黄河文化、生态文化普及、宣传工作,加强数字文旅建设,推动黄河文化沉浸式产品开发。加大森林城市主题宣传力度,每年举办市级活动5次以上。通过这些工作不断推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落实落细,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