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庄里试验区:
为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地震局关于做好2019年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陕震函〔2019〕75号)精神,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切实提高全市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地震监测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要求,牢固树立防震减灾底线思维和防范风险意识,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建立全面覆盖的地震监测网络。地震部门要完善全市地震监测台网,强化群测群防,推进地震监测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预警能力,力求获取更广、更多、更深、更全面的监测信息。
(二)加强地震预测预报。地震部门要坚持“开门搞会商”,加强震情会商协作交流,多途径探索,专群结合,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快速响应、专业齐全、科学判断”的地震预测信息会商机制,提升地震趋势判定和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监测台网运行管理,强化日常维护和观测环境保护,确保各类监测台网运转正常,地震信息发布及时准确。
(三)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各县市区要制定支持和规范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长期稳定的群测群防经费渠道,引导社会组织、公民积极参与群测群防活动。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普及地震知识和开展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到防震减灾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同时,认真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
二、全面做好地震应急准备
(四)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应急管理部门要牵头完善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建设,落实相关人员和经费,保障其工作机构日常正常运转。要强化地震应急预案准备,适时启动《渭南市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继续完善市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单位地震应急预案。
(五)加快地震灾害救援力量建设。各县市区要切实抓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强化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扎实开展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交通运输、通讯、医疗卫生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快速响应、救援实战能力。要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规范有序地发挥志愿者和民间救援力量的作用。
(六)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县市区要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依据当地人口、地形地貌等因地制宜规划设置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应急避难场所必需的交通、供水、通信、供电、排污、物资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医院、商场、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并设立明显的应急避难标志牌和指示牌。
(七)完善应急设备、物资储备体系。民政、通信、电力等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强化应急物资生产储备、通信网络等防灾抗毁能力和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建设完善市县两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和城市救灾物资储备站或储备库,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提升应急支撑保障能力。
三、大力推进震灾预防能力建设
(八)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在规划、设计、建设公路交通设施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加强维护管理,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优化、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运力征集、调用机制,增强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区域整体运输协调能力和抢通保通能力。
(九)加强电力、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电力和通讯部门应按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提高抗震设防水准。进一步优化电源、电网结构布局,对重要电力设施和线路实行优化、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加强通信网络容灾备份能力建设,提高基础电信设施防灾能力确保地震发生后通信畅通。
(十)加强地震安全监督管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强化学校、医院、商场、工厂等人员密集型场所和危险品企业抗震普查、抗震性能鉴定及抗震加固改造,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统筹推进危旧房改造、老旧房屋、设施加固工程,落实防震工程措施,提高农村防震能力。全面实施富平地震小区划项目,力争年内完成任务。
(十一)加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大力推进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立项,加大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实施力度,推进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强制性评估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改革进展。发展改革、地震、国土资源、科技、住建等部门要推进地震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的应用。水利、交通、电力、学校、医院等项目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动断层探测结果和抗震设防要求,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风险。
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十二)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陕震发〔2018〕40
号),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各县市区要切实把防震减灾知识特别是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教育部门要把地震科普知识、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常识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进一步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开展应急避灾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科技部门充分应用社会资源,统筹建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地震部门要加强与各级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的联系,新闻媒体应依法主动科学地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和应急、自救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十三)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完善地震信息发布制度和地震信息绿色发布通道,确保地震灾害及相关事件信息发送顺畅运行。宣传部门要建立健全地震突发及应急处置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工作程序做好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工作。
五、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完善防震减灾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健全指挥调度、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社会动员等工作机制。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听取一次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根据需要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要问题,理顺应急管理部门与地震、住建、水利、国土资源、交通、工业和信息化、卫生等部门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分工与协作机制,适时组织力量对各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职责,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分解细化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十五)加大防震减灾投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对各类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投入,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机构改革中明确负责地震工作的部门、滤清防震减灾工作职责,从机构、队伍和经费等多个层面完善对防震减灾工作的保障和投入机制。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