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根据2024年12月份财政收支报表统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7,664 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1.44%,同口径增长3.3%。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73,932万元,占预算的87.37%,增长69.09%。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70,680万元,增长26.57%。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1,639万元,增长82.26%。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683万元,增长174.23%。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467,003万元,增长7.52%。
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
——提质增效、精准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一是强化统筹保重点。健全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资金保障机制,整合设立6亿元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工业倍增、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资金需要,助推“八大工程”顺利实施。
二是多措并举扩投资。统筹安排基础设施、交通、农业水利等项目建设资金53.72亿元,发行新增政府债券44.75亿元,争取增发国债、“两重”项目资金10.3亿元。投入市级专项资金1.29亿元,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三是抢抓机遇促消费。下达资金3.5亿元,支持城建、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加力推进汽车报废及置换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促进大宗消费。拨付资金3352万元,扩大县域消费。安排专项资金2420万元,促进消费增长。
四是助企纾困激活力。新增担保业务20.3亿元,在保余额24.87亿元,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题。全年累计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25.8亿元,占采购合同金额的78.8%,为中小企业添动力。
五是支持科技创新增动能。减税降费及退税11.36亿元,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安排资金2.68亿元,支持秦创原“三项改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
——统筹安排、持续强化“三农”投入保障,乡村振兴支持有力。
一是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统筹安排财政衔接资金15.42亿元,确保过渡期内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
二是支持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下达资金4.89亿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排资金7.5亿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产粮大县奖励等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4.08亿元,将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推广至全部县域,每亩保额由500元提升至900元,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三是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下达资金6.1亿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拨付资金2.05亿元,支持县域加大特色产业培育、优化升级产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四是统筹支持“千万工程”。统筹各类资金11.08亿元,有力支持105个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村干部补贴标准,保障村级组织高效有序运转。
——久久为功、支持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下达资金2.54亿元,促进就业供需有效对接,扶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二是支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拨付资金87.7亿元,支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三是兜牢社会保障底线。下达资金47.11亿元,保障低保对象、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四是助推健康渭南建设。拨付资金40.25亿元,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30元、达到年人均670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5元、达到年人均94元,筑牢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第一道防线。
五是推进住房保障。统筹资金1.15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积极落实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政策,促进居民住房条件改善。
六是支持文体事业发展。下达资金3.4亿元,支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省十八运筹备等工作,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
——突出重点、支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一是支持大气污染防治。下达资金5.9亿元,助推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二是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安排资金4159万元,不断提升秦岭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拨付资金2.2亿元,促进生态恢复治理。
四是助力林业生态建设。筹措资金3.14亿元,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综合施策、稳妥防范化解财政风险,财政发展更可持续。
一是更大力度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二是完善机制兜牢“三保”底线。
——守正创新、稳步推进财政改革管理,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三是规范国有资产管理。
四是创新会计管理改革。
五是抓实财会监督。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
建议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904,000万元,增长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4,870,636万元,较上年年初支出预算增长3.11%。
(二)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
2025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306,500万元,增长3.02%。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1,161,881万元,较上年年初支出预算增长0.93%。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473,593万元,下降29.73%。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804,195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199,969万元,增长26.4%。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草案。
2025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32,370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33,210万元。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2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算1,616,085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算1,534,843万元。
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聚焦提振有效需求,全力支持经济稳增长。
一是支持提振各类消费。
二是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三是支持企业纾困解难。
四是支持科技创新。
聚焦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支持保障粮食安全。
二是支持推进乡村振兴。
三是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助推美丽渭南建设。
一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是支持重点区域生态保护。
三是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二是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五是支持提升文体事业服务能力。
聚焦防范化解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二是持续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聚焦财政科学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二是健全现代预算制度。
三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四是强化财会监督。
2025年落实好各项财政政策、推进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市人大各项决议,自觉接受监督,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渭南日报记者 姜晓 整理)